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日本火球台灣地震謝宜容地震快訊洪申翰委內瑞拉藍如潔Tommy 優惠活動
  • 搜尋:

    早期診斷 結果共29筆

  • 感染「A型鏈球菌」醫師警告出現「這幾種症狀」若輕忽 致死風險高!

    近幾年來,歐美還有日本,陸續有一些A型鏈球菌散播的疫情出現。所以在臺灣,我們也要小心,是不是有一些A型鏈球菌群聚感染的個案的情形產生。A型鏈球菌的治療,主要是以抗生素治療爲主,所幸大部分的A型鏈球菌都對抗生素沒有太高的抗藥性。最重要的是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疾病進展惡化,變成重症,大部分都可以在治療一週、數天之內就逐漸恢復,康復出院。
    2024/09/24 22:56
  • 頸部「這位置」異常腫大罹癌機率增!醫師警告:勿輕忽「這件事」

    臺大醫院與臺灣大學醫學院共同合作的研究團隊,發布重要的醫學應用成果,為甲狀腺癌的早期診斷與術後追蹤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生物指標。這項研究發現,利用尿液中外泌體的甲狀腺球蛋白,作為甲狀腺癌術後監測的生物標記,這項創舉在全球尚屬首例。臺大醫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發表世界首創非侵入性,並具有高準確度之甲狀腺癌術後追蹤指標,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奈米醫學期刊刊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SCI藥理學領城世界排名前5%期刊),以及美國、日本與台灣專利認證。
    2024/08/20 22:13
  • 不吸菸...罹患肺腺癌第四期 醫警告:經常做「這件事」致死風險高!

    肺癌是全球範圍內最常見且致命的癌症之一。它是指肺部組織中細胞的不受控增殖,最常見的類型包括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以細分為三大類: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事實上肺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佔所有肺癌病例的約60%。這種癌症通常發生在肺的外圍,並且與吸煙無關的人群中更為常見。肺腺癌常常在發現時已經擴散,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
    2024/08/09 22:51
  • 全球首創!台大醫找出「甲狀腺癌追蹤指標」揪復發 獲美日專利

    得到甲狀腺癌的患者,在甲狀腺切除後和放射治療後,傳統上都只能依靠血清甲狀腺球蛋白來監測是否有殘留或復發,但此方法敏感度容易受到干擾,且費用昂貴,一次檢測要價4萬元;而台大醫院與台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提供了一個新方式,幫為甲狀腺癌的早期診斷與術後追蹤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生物指標,非侵入式且有具有高準確度能檢測復發狀況,此研究更獲得國際奈米醫學期刊刊登,且取得美國、日本和台灣專利認證。
    2024/07/31 10:58
  • 小心!「這菌種」透過「飛沫傳播」進人體 醫師:有致死風險

    肺炎鏈球菌是一種常見但潛在危險的病原體,及時接種疫苗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感染的關鍵。對於已經感染的人,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可以顯著降低並發症和死亡風險。很多人都聽過肺炎鏈球菌,事實上只要接種疫苗,對肺炎鏈球菌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醫師提醒任何人都要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
    2024/07/30 23:04
  • 超過「這年紀」罹癌風險高 醫師:帶有「這基因」躲不掉!

    攝護腺癌臺灣每年有超過七千位新案例發生,攝護腺癌如果早期診斷,五年存活率幾乎是100%,但是如果攝護腺癌,很不幸已經造成遠端轉移的話,五年的存活率可能連一半都不到,醫師表示危險因子就是基因,也是發生攝護腺癌高危險群,事實上PSA攝護腺特異抗原,如果指數超過四以上,或是肛門指診發現有異常的時候,就要小心有攝護腺癌的可能,必須積極就醫,進一步評估。
    2024/05/07 22:53
  • 55歲後注意!攝護腺癌「1原因」罹癌率高10倍 每年抽血揪病魔

    70歲的陳爺爺因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在他院確診為攝護腺癌,雖經過兩次手術治療,症狀仍未改善,攝護腺癌指數持續上升,接受多次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仍無法測得周邊腫瘤,後來轉院尋求協助,進行「核磁造影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檢查,精準判斷腫瘤位置,病理報告顯示為攝護腺癌二期,建議接受放射線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醫師也提醒,攝護腺癌55歲以後發生率大幅上升,且具有家族史者罹癌機率也較沒病史者高出近10倍,建議有家族史者應每年接受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標檢查。 ​​​​​​​報導中詳細介紹了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標(PSA)檢查與肛門指診在初步診斷上的角色,並比較傳統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與新式核磁造影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的優缺點。透過蔡曜州主任為陳爺爺進行的嶄新切片技術,準確找出腫瘤位置,再依其年紀與狀況建議適合的放射線治療,凸顯個人化精準醫療的重要性。 最後,報導呼籲具有家族史的40歲以上男性,以及一般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接受攝護腺癌篩檢,根據初始指標值安排個人化追蹤,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提升存活率並維持生活品質。這篇報導兼具個案故事與醫學資訊,對讀者了解攝護腺癌的預防與治療有所助益。
    2024/05/06 15:18
  • 嘴裡出現「3徵兆」恐是糖尿病!牙醫:舌頭龜裂是頭號警訊

    糖尿病,這種潛藏在生活中的慢性疾病,其徵兆可能不僅僅出現在我們的身體檢查中。在美國加州比佛利山,一位經驗豐富的牙醫Vivian Roknian醫師,透過對患者口腔的仔細觀察,揭示了三個與糖尿病相關的早期警訊。這些發現不僅令人驚訝,也為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途徑。
    2024/02/01 10:50
  • 48歲女罹乳癌!用「小腹脂肪」重建胸部 找回自信了

    48歲的小美(化名)去(2022)年8月被確診患有左側乳房的第二期惡性腫瘤,需進行乳房全切除手術,為了重建乳房,她選擇利用自己的小腹脂肪組織,採用深下腹壁動脈穿通皮瓣手術。
    2024/01/04 18:05
  • 胸痛當心罹3癌症 醫:痛如刀割恐「主動脈剝離」快就醫

    胸痛,一詞往往讓人聯想到心臟問題,但實際上,胸痛的原因多樣化,可能來自不同的器官。據《健康2.0》報導,可從3個不同部位,了解胸痛的病因,及罹患癌症的警訊。了解胸痛的潛在原因和早期徵兆至關重要,因為這可能有助於早期診斷和治療,提高生存率。
    2023/10/12 14:38
  • 脖子冒「超硬腫塊」推不動!6歲女童竟罹癌 醫:3個月3例

    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當有症狀時不可不慎。一名年僅六歲的女童平時身體無大礙,有天母親不小心摸到了她脖子兩邊有腫塊,隨後就診發現竟是「甲狀腺乳突癌」。醫師表示,兒童甲狀腺癌結節的惡性率高於成年,發病時通常會有相對大的腫瘤,容易誤診為「頸部淋巴病變」,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相當重要。
    2023/10/10 21:48
  • 手提式超音波提高存活率 秀傳舉辦救護員超音波訓練

    在災害現場的救護中,很多病患傷勢外表看似無傷,實際上受到撞擊,造成內出血等症狀,為了提高病患到院前存活率、加快救護員現場的快速判斷,彰化消防局12個分隊配備有使用手提式超音波,提升到院前救護品質,讓救護員能早期診斷與治療指導、快速決策支援、優化急救過程、提高患者治療結果。
    2023/07/17 17:00
  • 疏忽「這件事」引起「疲勞臭」 醫師警告:注意身體警訊!恐器官發生病變

    您有疲勞臭的困擾嗎?其實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情況之下,有部分人非常疲勞,其實是身體代謝不好,尤其汗液的代謝沒那麼好,味道就會更重,另外很疲憊的時候與肝腎代謝都有相關,身體的氣味也會受到影響,醫師建議定期追蹤,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能早期診斷及治療;並加上適當運動,充足睡眠,避免脂肪肝,飲酒不過量,才是保肝之道
    2023/06/13 22:53
  • 搶救胃癌末期!三總雙向療法成效好登期刊 未來治腸癌、卵巢癌

    胃癌位居全台癌症第九名,因仰賴胃鏡檢查,早期診斷有所改進,讓死亡率在所有癌症排名逐年後退,但胃癌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仍舊是5%以下,10年間並無太大進展,不過,三軍總醫院於引進「腹內溫熱化療」的新治療方式,針對胃癌合併嚴重轉移或有惡性腹水患者進行腹內溫熱化療,再搭配傳統全身性化學治療,統稱雙向化療,讓患者生活品質、存活率都出現改善,此項結果也刊登於國際期刊上。
    2023/04/28 15:25
  • 罹「這個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發現時已中晚期!醫:勿輕忽

    攝護腺癌好發於男性,醫學臨床降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越高;早期多沒症狀,約三成患者確診時已轉移,錯失治療黃金期。事實上攝護腺癌的腫瘤進展較緩慢,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時機!現在臺灣開啟「攝護腺癌」鎦-177-PSMA同位素治療,避免傷到其它細胞!
    2022/12/06 23:09
  • 免費肺癌篩檢!81天揪21人罹癌 18人具家族史

    肺癌已連續42年穩居國人十大癌症的頭號殺手,今年7月起,國健署開始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執行81天後,截至9/19日已找出21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有9成5都是早期個案,顯示LDCT肺癌篩檢確實有助於早期診斷肺癌。
    2022/09/28 15:17
  • 新手爸媽注意!「這毛病」恐讓娃跛行、長短腳 包巾過緊也NG

    產前和產後的檢查格外重要!國內每1千位新生兒有1至2位出現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形,醫師指出,髖關節發育不良不會有疼痛感,因此不易察覺,但如未治療,日後可能造成跛行、長短腿、提早髖關節退化等問題;若是可以早期診斷,經過適當治療後就不會留下併發症。
    2022/09/26 17:49
  • 微溫也可能染疫 醫曝長者「非典型4大新冠症狀」需注意

    Omicron雖然不如Delta嚴重,但70歲以上老人的死亡率,是年輕人的上百倍。醫師指出,要解決目前新冠診斷延遲的問題,除了快篩陽當確診外,也要保護老人,早期診斷早期投藥,才能壓低整體死亡率。而大家照顧長輩時,一定要留意老人染疫「4大非典型」症狀。
    2022/05/29 15:54
  • 本土疫情升溫 確診有黑數?抗病毒口服藥物應盡早使用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今(16)日本土確診數高達61697人,而指揮中心近期也開放65歲以上長者,只要快篩陽性就能領取抗病毒的口服藥物,並從今(16)日起開放特定對象施打第四劑。小兒科醫師林應然今(16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抗病毒的口服藥物目前仍卡在PCR診斷出來才能使用,導致口服藥物常常被延遲使用,但抗病毒的口服藥物是『越早使用越有效果』,所以應該考慮『早期診斷早期服藥』。」
    2022/05/16 15:12
  • 有片/小心!視力小偷「高度近視者」罹這疾病 恐失明

    早期青光眼通常是從周邊視野開始影響,一般來說到了晚期視野缺損範圍擴大,就已經侵犯到中心視力附近範圍的時候,病人才會比較有感覺,就是因為早期診斷青光眼非常困難,除非病人有自覺,因此做檢查時,除了視力檢查之外,還必須要有視神經,視神經纖維檢查,眼壓的測量也非常重要,因為眼壓越高,得到青光眼機率就越高。
    2022/03/08 23:08
  • 存活率低於5%!體重狂掉、皮膚蠟黃恐「這癌症」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胰臟癌是各種癌症中預後最差、最兇險的癌症,主要因早期發生病變時,症狀不明顯,加上胰臟位在後腹腔,不容易透過一般檢查早期診斷。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余政展指出,胰臟癌是從胰臟細胞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五年存活率低於5%,尤其隨著腫瘤逐漸擴大,人會陸續出現體重減輕,黃疸或上腹悶脹疼痛、背痛、嘔吐感、胃口變差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2021/09/06 09:51
  • 下肢周邊血管阻塞嚴重恐截肢 非侵入儀器助診斷

    根據統計,55歲以上成人有20%具潛藏下肢周邊血管疾病問題,若未早期治療恐併發嚴重感染甚至須截肢,苗栗縣大千醫院今天表示,現已有非侵入性檢查儀器,有助高風險族群早期診斷。
    2020/12/04 13:27
  • 中美學者新發現 可早期診斷肝癌

    據報導,中國大陸和美國的醫學專家近日成功克服一項醫學難題,以新診斷方式查出早期肝癌。
    2017/10/11 11:17
  • 卵巢癌不易診斷 癌症基因檢測有助治療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死亡癌症排行榜,民國105年的卵巢癌死亡人數從104年的第12名升到第10位。醫師指出,卵巢癌早期診斷困難且復發率高,癌症基因檢測可提供個人化治療幫助。
    2017/07/04 16:49
  • 驗血協助早期診斷 自閉症醫療可望出現新突破

    台北市長柯文哲自承患有亞斯伯格症,讓所謂的泛自閉症障礙受到了民眾高度關注。但其實對於自閉症成因醫學界至今仍然是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甚至在國外一度傳出跟兒童注射的疫苗有關,引發恐慌,還好後來證明自閉症並非疫苗所引起的。
    2017/03/27 17:1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